南極的行程通常不僅僅用 tour 或是 Travel,往往會用到 Expedition 這樣的字,來描述這種征服和探險的過程。
身為世界上最寒冷、最乾燥,和風最強的大陸,在20年前,前往南極大陸還是一個難度和風險都非常高的探險!
由於近年南極旅行發展蓬勃,去南極的方式前所未有的多,抵達南極也越來越輕鬆。2019年有超過70,000人次前往南極旅行。
不過,若是和觀光旅遊熱門前幾名的國家相比,法國的89,400,000人次;西班牙的83,700,000人次,南極依舊是相對困難的旅遊地點。
怎麼去南極?

南極旅行的各種交通方式
前往南極的方式,以交通工具分類,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種組合:
乘船
這是前往南極最普遍的方式,相對選擇性也較多。
選擇適合的遊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可以說完全影響著南極旅行的體驗。
最重要的差異在於船的大小與載客量,從45位乘客到500多位以上,決定了能不能登陸、可以登陸的地點。
2019年,單純搭乘大型郵輪巡遊的旅客約18,000人次,登陸人次約55,000人。
乘大型遊輪巡遊的旅行
體驗豪華遊輪的各種設施,輕鬆前往南極
優勢:航海時減低洋流與波浪的影響較不容易暈船,船上活動豐富。
缺點:超過500人的船隻只能巡航,不能登陸。
大型遊輪的裝潢、設施最豪華也最豐富;表演、活動安排非常多樣;由於船身高,眺望的範圍也非常廣,可以更好的欣賞南極區域的風景。
穿越惡名昭彰的德雷克海峽時,大型遊輪更加穩定。適合非常容易暈,又擔心航行在海上很無聊的人。
乘中型遊輪登陸的旅行
最多人選擇的方式,也最能體驗南極的各種面貌。
優勢:可以換搭小艇登陸南極島嶼和沿海區域。
缺點:航海時受洋流與波浪的影響、暈船程度依船型不一,船上活動較少。
乘客人數介於45到500之間,可選擇的範圍很廣,選擇性也最多,在舒適度與體驗之間的比例衡量,是選擇的最大課題。
較大的船在航行時的舒適度是好的,船上的服務也較完善,服務人員的配比也較高。
和較大的船相比,比較小的船可以選擇的登陸點較多;比較少的船同時也乘載比較少的乘客,在換乘小艇的登陸等待時間上較短,岸上停留時間較長。
乘小型遊艇的行程
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旅行,著重探險體驗、一般遊客不多。
優勢:可以登陸的地點選擇最多、靈活性最高
缺點:航海時容易受到洋流與波浪的影響,非常容易暈船,沒有船上活動。
主要的出發點是阿根廷的烏蘇懷亞。需要能力偏高,遊艇之旅在降落地點方面具有廣泛的多功能性,但是,它們更容易受到波濤洶湧的海浪的影響,每天的費用約為
飛機
2019年,搭機登陸南極大陸人次約700人。
搭飛機賞景的旅行
飛到南極大陸看一看再飛回來。
優勢:當天出發,當天回程,舒服觀景。
主要的出發點是澳洲,航班從東岸的雪梨、南岸的墨爾本,偶爾從西岸的珀斯起飛。航班不多,很搶手。即使在南半球夏天的旺季期間,也是一到兩週一航次。
不僅不用登船航行兩天以上,歷經風浪才能接觸到南極。還可以舒服的從飛機座椅上俯瞰整個白色大陸。
搭飛機登陸的旅行
飛到南極大陸上降落。
優勢:踏入南極大陸深處,體驗廣袤的白色大陸。
飛向南極大陸上,沒有固定的商業航線,大部分都是包機營運商安排。供應量不高,每年只有不到1000人的名額。
這是唯一能抵達南極大陸內部的方式,非常適合想嘗試極地活動的冒險體驗:如健行、冰壁攀岩、垂降、滑雪、露營。搭飛機登陸更可以抵達傳說中的帝王企鵝巢穴!甚至夢幻的南極90度!
搭飛機再乘船
綜合搭中型遊輪和搭飛機的形式
優勢:避開洋流的驚濤駭浪降低暈船,又可以登陸沿海地帶及沿海島嶼。
缺點:無法去亞南極區域的島嶼,飛機銜接航班容易因天氣因素影響。
主要出發地點在南美洲,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。搭機2小時飛到喬治王島再登船航行南極半島區域,避免了航行德雷克海峽的顛簸,也少了單場航行需要的兩天時間。
抵達南極半島區域,就像搭中型遊輪旅行一樣登陸,航行結束後再搭機飛返南美洲。